close

熱浪來襲全台屢創高溫,伴隨的熱傷害患者直線飆升,今年5月迄今已有282人次就醫,較去年整個5月的就診人次暴增7成62,車子內、家住頂樓的民眾小心「溫室效應」帶來的危害,注意適時打開冷氣降溫,以免陷入危險情境。

衛福部「即時疫情監測及預警系統」通報急診就醫資料,今年5月1日至17日全台因為熱傷害急診人次142人,其中5月15日當日高達24人次成為5月以來單日最高。5月18日至26日,就診總人次更從142人次跳升至282人次,9天飆升140人次,這波高熱襲擊不容小覷。

前天全台單日已有23人次因熱傷害就醫,這是5月以來第2高數字,昨天台北測站測到1影片拍攝團隊22年影片拍攝價格來5月最高溫38.2度,可以預期帶來更多危害。衛福部表示,今年5月至今已有282人次就醫,去年整個5月才160人次,未台中影片拍攝來熱傷害高峰的7、8月形勢更加險峻。

國民健康署呼籲容易受到熱傷害的6大高危險族群,包括體重過重者、慢性病患、藥物服用者、室外工作者、密閉環境工作者、嬰幼童與逾65歲的年邁人士,應要確實做好預防熱傷害。

影片拍攝中我很喜歡的一個技巧就是"慢動作",因為在影片中適度使用慢動作(Slow Motion)的畫面,也是加強氣氛的好方法之一,但前提是影片的幀率(fps)要夠高,最好高於60p以上,而拍攝時的快門也不得低於1/60,否則放慢速度時,流暢度也會下降。而且會讓觀眾會更加注意其中的細節,還有劇情中情緒的轉換,當我們專業敏感度不足時,或許會覺得影片沒有什麼問題,既無過曝、白平衡也ok、焦準得很,那問題在哪裡?答案是快門速度太高,雖然”每一畫格”的影像都十分清淅,甚至可以截圖當照片,可是以正常速度逐格播放時,卻因著畫格之間的差異太銳利而喪失了流暢感,據說人視覺神經的快門速度大約是1/80~1/120秒上下,所以物體在眼前快速移動時會產生”動態糢糊”的效果,當你以高於1/300秒的快門速度拍攝影片,自然在”動感”的表現上就會開始失真。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重症主任高偉峰表示,每年5月起氣溫升高之際會有較多季節性熱傷害病患,家中如有人神智不清或是伴隨其他疾病的年長者更要注意中暑的預防,其中最重要的是有效「降溫」。

民眾如果發現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 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等疑似熱傷害徵兆時,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環境、設法降低體溫。

高偉峰強調,在32度高溫下,蒸發1公克的水需要耗掉539卡能量,較一般環境多出逾5倍,所以超過32度不建議從事戶外運動,如果仍要運動也要留意水分蒸發,適時補充水分才不會中暑,他說:「泡在水中是很好的降溫散熱方式。」

衛福部國健署提醒國人,牢記預防熱傷害的3要訣:「保持涼爽、補充水分、提高警覺」。高偉峰特別提醒在車子內、家住頂樓的民眾注意「溫室效應」的危害,適時打開冷氣降溫可以減少熱傷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uq5a3utte7 的頭像
    duq5a3utte7

    duq5a3utte7的部落格

    duq5a3utte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